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

熱帶氣旋命名法

每年風季,大家總會在風暴消息中聽到五花八門的熱帶氣旋名字,含義可圍繞名勝、人名、神話、星座、動物,將「熱帶氣旋」給別人的印象變得親切。

那些「蓮花」、「浪卡」、「莫拉菲」、「天鵝」、「杜鵑」、「悟空」、「北冕」......是怎樣命名的呢?是天文台自行亂改,還是多國投票遴選出來的呢?

其實,西太平洋各個國家、地區和美國,每個國家或地區都各自提供十個熱帶氣旋名字(按這看熱帶氣旋名稱列表)。在名稱列表中可見,140個熱帶氣旋名字分成五組,每組28個,經排序後開始輪流使用。這個表在2000年開始就沿用至今。至2009年8月13日為止,「艾濤」(第三組第廿七個)是最後一個在西北太平洋形成的熱帶氣旋,所以可以推斷下一個生成的熱帶氣旋,如果發展順利便會被命名為「環高」,如此類推。

等等,我說「如果發展順利」,那就是說不是每一個熱帶氣旋都有名字?

2000年開始,日本氣象廳(JMA)便開始負責熱帶氣旋的命名工作,當JMA將該熱帶氣旋升格為熱帶風暴,便會給予命名;相反,當JMA認為該熱帶氣旋只有熱帶低氣壓的水平便不會給予命名。

各個機構都會有不同的數據,所以可能當香港天文台已升格為熱帶風暴,JMA也未必會升格為熱帶風暴。所以,有時在天氣報告會出現無名的熱帶風暴。對上一次出現「無名熱帶風暴」便在2007年8月了。

今天簡單介紹了熱帶氣旋命名法,算是在blogspot第一篇有關氣象的文章了。

2 則留言:

  1. 菲律賓有自己的一套熱帶氣旋名稱清單,他有機會自行升格菲律賓附近的熱帶氣旋為熱帶風暴,然後自行給予命名.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對啊,但我卻忘了說給大家知=P
    謝謝提醒

    回覆刪除